z6尊龙官网







      珠海市金湾区打造地下智慧管网整治城市内涝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9-05-09
      珠海是一座典型的滨海城市,地处西部的金湾区更是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汛期来临时,原本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反而容易造成“内涝排不出 ,外潮漫进来”的情况发生。

      珠海是一座典型的滨海城市 ,地处西部的金湾区更是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汛期来临时,原本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反而容易造成“内涝排不出,外潮漫进来”的情况发生 。

       针对内涝问题,近年来金湾区采取了增设临时泵站 、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建设、下水管网雨污分离等一系列措施 ,增强辖区排水能力;针对极端天气下,海水漫过部分围堤的情况,金湾区投入亿元全面启动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加固外江水闸、增高海堤。

       时值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6日—12日),面对“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的安全主题 ,金湾区进一步完善综合指挥中心平台功能模块建设 ,实现了重点区域预警信息全覆盖。 

         治内涝

         新建三座临时泵站整治水浸黑点

       5月7日,记者来到金湾区去年的水浸黑点东咀片区。该片区的机场东路两侧均有围挡,西侧的围挡中隐约可见工人正在施工 ;越过东侧的围挡,眼前豁然开朗,一眼望见天际的土地上小河静静横卧,颜色鲜明的临时泵站就伫立在河边。

       “东咀片区地处低洼 ,下雨时容易积水 。再加上周边山体资源众多,暴雨天气山体积水外排 ,混杂山体泥土堵塞地下管网,引起排水不畅通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此外 ,当地雨水收集到网管系统后向白龙河排出,极端天气下河水暴涨,引起河水倒灌也是东咀区域大量水浸的重要原因 。

       针对上述情况,金湾区斥资建设了三座临时泵站 。每座临时泵站由一个黄色的发电机组和两个绿色的水泵机组构成,根据记者现场观察,两个水泵机组的排水能力分别为2900m3/每小时和4700m3/每小时,当降雨过大或外部潮位过高时,泵站就会发挥作用,将该片区的积水强排出去。

       目前 ,东咀片区水浸点已基本完成整治工作 。“但由于地势原因,临时泵站虽然能解决水淹问题,该片区在降雨较大时 ,短时间内还会出现一定的路面积水。”上述负责人坦言,除三座临时泵站外 ,附近还有一座大型永久泵站即将完工,届时该片区排水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而金湾区的另一个水浸黑点——藤山一路 、藤山二路片区,由于东临地势较高的金湾路、两侧居民区密集 ,导致排水不畅,路面常有积水。目前该区域的排水管网改造已纳入金湾区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中,投资约1.2亿元,在路网改造的同时整治该水浸黑点;而一山之隔的广安路,新增雨水渠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 。

       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广安路和文华路之间的10条“毛细血管”支路也将于今年启动改造工程,届时对其排水排污系统进行升级 ,实现雨污分流 。

       当前金湾区的水利建设重点从原来的以防风暴潮为主的外江堤围 、水闸的加固达标逐步向解决围内受浸问题的排洪、排涝的工程建设转变。随着西湖城区2号闸泵站、大林泵站、八一围泵站、湖东围泵站、联合泵站、排河泵站等一批强排泵站的新建 、升级改造完成,目前区域内除红旗藤山片区外 ,已基本解决水浸片区问题。

       此外,针对部分地区排水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的问题,金湾区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还完成了全区各类雨水篦 、排水井 、箱涵 、下水道等排水管网设施的清掏疏通 。

        防外潮

        投入亿元启动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

       今年3月8日,广东省三防指挥部召开汛情分析与防汛工作部署会议,宣布广东进入汛期 ,该节点较上一年提前近40天。同时,气象部门预计全年降雨会总体偏多,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金湾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是天然的地理资源 ,也是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重大隐患。去年9月,受到台风“山竹”的影响,金湾区小林联围堤段及水闸一度出现“过水”险情。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金湾区将全面启动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计划投入资金近1亿元 ,先期开工建设小林联围沙头闸—联合闸段近5公里海堤的百年一遇加固达标工程 。

       此外,金湾区还投入资金920万元,对沙头闸、三板闸、排河闸、沙脊闸、广发闸、广益闸、十三米闸7座外江水闸 ,进行了灌浆加固、破旧闸门更换和排架维修加固等工作 ;同时,完成了小林联围海堤1.5km长的低矮过水受损堤段的修复加固加高工程 ,该段海堤平均加高1米 ,达到5.3米 。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金湾区还对老旧水闸进行了重建。

       受建造时间长、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三灶湾大堤1号闸两侧堤岸出现不同程度下陷,难以满足度汛要求。目前,该闸口的水下工程部分已基本完工,已达到度汛要求,现正在进行闸门的启闭设备安装 、调试工作。重建后的1号闸在宽度和高度上分别增加至5.7米和24米 ,调节内外江水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除三灶湾大堤1号闸重建工程外 ,黄绿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木头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另外三处在建水利工程也已达到度汛要求 ;木乃南海堤大门口水闸工程也计划于今年汛后开工建设 ,逐步完善区域内的排水体系 。

       全面排查水利工程安全隐患也是应对汛期的应有之义。

       金湾区对全区43.8公里海堤(含木乃南海堤),21座堤上水闸,9座水库及2宗山塘 ,13座电排站 ,175公里主河道,23公里环山截洪渠,47公里岸线开展了防汛防风安全大检查。截至4月15日,金湾区已对排查出来的5宗水利工程隐患,完成除险加固工作 。

       此外,为建立完善防汛工作体系。金湾区还组建8人水利防汛抢险专家组,3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制定了2019年全区水利工程抢险综合技能演练方案 。根据往年涝区地形、水系、承泄区条件等,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采取“上截下排,高水高排 ,集中引流 ,分片排水”的工程措施 ,分步、分期进行排洪、治涝整治,逐步提高整体防御能力。

        强预警

         3小时内天气精准预报预警信息精准发布

       5月8日,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一行来到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取经”。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现已成为该中心的日常 。

       去年10月,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应急预警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应急预警科技发展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中心报告厅举行 ,珠海市金湾区作为唯一基层单位受邀出席。

       针对处置重大事件时的种种掣肘,金湾区以建设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为契机 ,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了全省首个区级综合指挥中心,为基层公共安全打造“最强大脑”。

       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按照实体整合 、职能整合、人员整合的工作模式,将预警发布、应急指挥、三防指挥 、综治网格等部门的实体和人员整合,逐步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职能整合,将原来属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造成一支“全能型”综合指挥队伍。

       “多个部门职能的整合 ,破解了以往‘九龙治水’的难题 。”金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应急办、三防办 、各村(居)各自为战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物资的调配和人员的集结相比原来更加高效,所有应急力量由区应急管理局统一调配。

       同时 ,通过引进气象部门入驻 ,该指挥中心实现了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天气3小时内预测、预报 ,能更高效地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当灾害发生时,该指挥中心还能通过布局全区的近5000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天眼”,实现对灾害点实时监控,及时调配救援力量。

       去年底 ,该指挥中心启动二期建设工作,加快完善指挥平台功能模块建设,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在辖区的海边码头、地质灾害点 、避护场所等地设置了120多个应急广播点。

       现如今,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不仅能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运营商的短信靶向发布 ,对特定区域 、特定人群进行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还能通过应急广播实时播报灾害预警,实现重点区域信息传播全覆盖。

       “金湾区共启动防汛(防暴雨)‘Ⅲ级’应急响应14次,防汛(防暴雨)‘Ⅱ级’应急响应4次。”上述负责人介绍 ,精准、及时的预警为金湾区防汛防暴雨工作提供了保障。

       除预警精准化之外,金湾区还在推进地下排水管网治理精准化。

       金湾区正计划对全区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修编,打造地下智慧管网 。把全区地下排水管网绘制成“一张图” ,并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 ,将地下管网的口径、实时流量等数据标记进去,实现全区排水系统的“可视化”管理,更加科学 、更有针对性解决道路水浸等问题。


      上一篇: 中标喜讯






        XML地图